9月28日,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、山西省发展改革委、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主办的“能源转型 他山之石—国际国内能源转型经验及对山西启示”论坛在太原成功举行。作为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五场国际会议之一,论坛汇聚国内外多位能源领域专家学者,交流新思想、新理念,分享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,为山西深入推进能源转型破题指路。
此次论坛的召开,正是山西在能源转型征程上持续发力的一个缩影。党中央赋予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使命。六年来,全省上下牢记习嘱托,坚决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深入践行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,坚决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,配套发展风电、光伏发电、氢能等能源,全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山西力量。
主旨发言环节,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,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,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中国碳捕集投资项目总经理莫晶晶等5位嘉宾,结合国内外实践,剖析能源转型关键路径。
吕文斌重点聚焦山西能源转型的产业升级与多元发展方向。他认为,山西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、多元发展。从煤炭产业来讲,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的前提下,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,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。此外,要着眼于高水平打造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,配套发展风电、光伏发电、氢能等能源,构建新型能源体系。
与吕文斌聚焦产业升级路径不同,凌文则更侧重于从技术创新与智力支持的角度为山西赋能。他表示,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,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术影响力,积极为山西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。与山西科技界、企业界人士深入交流合作,共同开展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,为山西能源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,为山西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圆桌讨论环节,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、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业务中国总经理曲广东等5位专家,围绕能源转型最新趋势与山西实践痛点展开深入交流。
其中,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爽关于矿山智能化的观点引发广泛关注。她指出,“十五五”期间新型智能化矿山需聚焦构建“风险可预控、隐患可自察、体系可协同”的智能安全高效生产体系,通过生产经营模式、安全保障体系、产业价值模式三大重构,让矿山既成为能源基地,也转型为综合能源节点,融入区域能源系统发展储能、氢能等新业态。
针对山西煤矿安全生产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,李爽进一步建议,煤矿安全智能化升级需突破“重采掘轻安全”“零散应用缺主线”的瓶颈:一是升级智能双重预防系统,融合动态风险评估算法与智能隐患识别模型,让安全风险“看得见、算得准、管得住”;二是打造全要素全周期的安全智能保障体系,实现安全智能决策与应急资源协同配置;三是推进“科技—教育—人才”一体化,培养既懂矿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,为煤炭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提供支撑。
除思想交流外,论坛还实现产学研合作实质性落地。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现场发布签约成果,为技术转化与产业对接搭建桥梁。来自山西省直相关部门、各市发展改革委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及央企、省属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会,形成政企学研多方联动、共商转型大计的浓厚氛围,为山西能源革命持续向纵深推进凝聚合力。